我校开展鲤鱼灯非遗文化考察活动

发布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次数:

胡美红/文 黄文红/图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进校园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文化传承创新,3月16日下午,我校韩海强校长带领教师团队前往吉安县固江镇,开展鲤鱼灯非遗文化实地考察活动。


吉安县鲤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传承的古老民俗舞蹈,也是原生态的民间灯彩艺术。据传,鲤鱼灯起源于赣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鲤鱼灯以竹篾为骨架,外糊彩纸或彩绸,制作成鲤鱼形状,灯内点燃蜡烛,寓意“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当地百姓都会举行鲤鱼灯表演,表演由一只鳌鱼、九只金丝鲤鱼和一只小虾组成,动作包含16个花节。其主题积极向上,艺术形象生动优美,通过细腻捕捉水的特性和鱼、虾的生活特征,创编了许多灵动的舞蹈动作,曾参加全省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鲤鱼灯不仅是吉安县重要的民俗文化符号,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考察团一行首先来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邓建明书记家,参观了鲤鱼灯半成品。邓书记详细介绍了制作工艺、材料选择及文化寓意,教师们认真聆听并交流制作细节,对非遗技艺的精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随后,考察团参观了鲤鱼灯展览馆,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全方位展示了吉安县鲤鱼灯的非遗文化脉络,让考察团深刻领略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鲤鱼灯手工作坊,制作师傅现场演示了从骨架搭建到外皮绘制的完整流程,老师们近距离观察并触摸制作工具和半成品,对这项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日的重头戏——鲤鱼灯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鲤鱼灯的传承人们手持鲤鱼灯,灵动跳跃,模拟鲤鱼在水中嬉戏的姿态,栩栩如生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老师们还亲自体验了鲤鱼灯表演,感受传统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考察活动不仅让教师们近距离了解了鲤鱼灯非遗项目,更激发了大家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学校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将非遗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培养更多具有文化传承意识和专业技能的新时代人才,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双方希望共同探索创新非遗保护发展模式,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