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相龙/文/图
每一本书都是贯通时空的桥,转动扉页的刹那,便踏向杜拉斯喧嚣的西贡,或遇见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4月23日,当春风翻动书页,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为主题,邀我们以书为砖瓦,在时光长河上筑起一座思想的栈桥——一头连着文明的基因密码,一头通向未被定义的明天。
桥墩是历史:于经典中推门见山海
“您来了,春天就不用来了。”齐邦媛在《巨流河》中写下这句时,未曾料到文字能替千万人推开历史的窄门。跟随时年9岁的安妮躲进《密室日记》,在《百年孤独》的族谱上抹去重复的宿命——阅读让我们以过客之名,活遍万千人生,将人类群星的光芒缀成自己的银河。
桥身是想象:在意识与现实间摆渡
《悉达多》的求道者最终在河水中听见万千声音的交响,《飘》中的斯嘉丽在红土地里攥住“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生机。神经科学印证:深度阅读时,大脑神经元建立的连接比观影时多5倍。那些被标注的金句,终将在某个现实困局中化作破晓的曙光——就像聂鲁达的诗:“你像一只穿过水晶的夜鸟,在我的身体里留下永恒的划痕。”阅读让我们挣脱物理的桎梏,以思想为翼,在多元宇宙中无限穿梭。
桥上是相遇:让不同灵魂在此交互
当马尔克斯笔下马孔多的雨季漫过现实,当小王子驯养的玫瑰在字里行间绽放,那些被油墨封印的时空次第苏醒——我们捧读的何止是一本书,那是普鲁斯特追忆的似水年华,是简·奥斯汀舞会上流转的眼波,是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的漫天星斗。在桥上,我们与陌生的灵魂互通,而望向桥下,水面能照见他人的故事,映出自己的倒影。
读书倡议
阅读是通向未来的桥梁,亦是滋养心灵的沃土。在知识迭代加速的时代,书籍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基因密码,既沉淀历史的智慧结晶,更蕴藏探索未知的航标。
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以书为友,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以馆为舟,在浩瀚书海中追寻真理之光。翻开书页,在文学经典中涵养精神境界,于科学前沿中淬炼创新思维;从人文社科中体察世间万象,至专业著作中夯实技能根基。无论是晨光熹微时与先贤对话,或是夜幕降临时同思想共鸣,每一次专注的阅读,都在为个人成长筑基,为未来发展蓄力。让我们携手构筑书香校园,以知识为梁,以书籍为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